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光之谷|光明新区文化艺术中心方案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63b3751e6f6e0e8e48340807371d721b.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fb03bfc49b356e33026a2eed2e7106fe.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63f03b15bb6a52f1dd7a7b945a18a10f.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d35125d9c6fe35678635559e676469a2.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8fa1a9e5e5f79912ce02992ec515f06d.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6c8d0d2a4cdf762bf791e513e01c5404.jpg

1.场地概况

项目坐落于光明新区牛山公园脚下,周边涵盖居住区,产业园。北临光明新区管理委员会,西南侧为光明城市综合体,东南侧为宝来国际酒店,周边配套设施丰富,基地西南侧紧邻光明新区主干道观光路,东北侧临公园路,有两个公交停靠点,交通便利。项目用地呈不规则形状, 内部高差较大,依照当前规划条件,建筑覆盖率小于40%,与建筑限高要求矛盾。场地东南角为光明书城的建筑用地,用地的切割,使场地呈现出不规整的L形。

2.设计构思

本项目具有复杂多样的功能,开阔的场地及庞大的人流量,这些因素使其仿佛成为一座微缩城市。

面对以上的设计难点和冲突,我们建议将建筑统一为一个规整的城市体块,形成都市的文化平台。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9012a776dfd7b0f1bbc666f8cca74600.jpg

为了能在这个微型城市中引入更加丰富的活动空间,并解决首层行人流动问题,我们将整个建筑抬高,形成首层架空,这样文化中心的一层便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活动广场—— 一个巨大的城市客厅,真正做到将城市空间还给市民。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0ab91252e9025f8f6a2a672cbb0e726a.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67e89305184568e9736e69ec63f0f8aa.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a4847644df8fc797bf089192e4b3906a.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9147441bc43dd63fda17042a6f06cc2d.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a8ede8a293761787e2da2c55be52d348.jpg

畅通的首层亦增加周边各地块之间的联系:将公园,市政广场,商业综合体与艺术中心有机串联,形成一个综合性文化枢纽。游客及参观者可自由穿行,休憩欣赏,以此作为新城区的文化交流平台;也可以经由此处,到达其他目的地。在这个开放的公共空间中,市民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并可以通过灵活的竖向交通进入上方的文化中心,最大限度的扩展了文化活动空间。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c89c43748711b0231d9e6e808262f107.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cc5b98a9051ccce48b57fdf359faec92.jpg

3.主体设计

我们的造型设计包含了两种元素:面向城市的界面以干净硬朗的立方体形象作为文化中心的外围轮廓,统领整个区域;建筑通过不断上升形成相对独立的四个垂直功能区,因此,在后续的施工作业中,文化中心与书城亦可以分期建设。中央优雅的十字形内部空间将文化中心与光明书城 “熔”为一体,我们喻其为“光之谷”。中央区域划分的灵感来源于光与风的交融,仿佛岁月流金——沉淀的文化与时间的证明宛如微风吹过时光的山谷,形成见证文明又融于自然的里程碑。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8eb4db88d9d596ebdf999eeb9b86e265.jpg

文化中心公共广场内的关键位置设置了自动扶梯与竖向交通核,与广场上方文化中心相连。进入文化中心内部,公共大厅将展厅,书城连成一片,通过可以自由缩放的共享空间,获得模糊的功能界线,并根据文化中心不同的活动需求,来界定使用区域的大小,从而使空间划分更加便捷,各功能之间得以交流畅通。游客来至本层,可自由选择行动路径,丰富的展品及休闲区为游客提供了驻足观赏的空间,因此书城也能够获得较大的行人流通量。二层的公共大厅,将成为城市与文化中心相连接的纽带。行人由竖向交通进入上层功能空间,在剧院内欣赏歌舞音乐,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文化馆交友娱乐……更可以前往书城选购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和文化商品。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aa357c2d4c8a4eea59de54f96ce2779a.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ddc65130ae4597861cdc568e17049830.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d895622575cac8a789572db93ba96e17.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ac8d6e36fa2afa6fb9b23fbdf25527a3.jpg

“光之谷”的十字形裂缝不仅提供划分建筑功能的作用,也使建筑内外形成强烈对比。在自然光与灯光的双重掩映下,赤金色的山谷中呈现出变化多样的光影嘉年华,如同流动的火焰和展翅的凤凰。

 4.绿色建筑设计

作为新城绿色环廊上的一个重要景观节点,文化中心亦包含多方面的绿色建筑设计。架空后的区域为整个首层带来遮阳环境,人们可以惬意的在阴影中行走穿梭。同时,架空后所形成的空间引入后山新风,使首层温度及整个建筑环境温均得到有效降低,不仅为游客提供舒适优雅的休憩场所,也为建筑本身的节能系统做出贡献。屋顶含有绿化通道,降低建筑温度,并回应了作为绿色回廊节点的景观作用,并收集过滤雨水。下沉的大型水体景观能够收集雨水,并降低室外温度,提高了能源的有效利用。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91fa17766d28d617c57e0f5939fee477.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ead18fa92cfe010d66d8b113a59121f0.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5d0d0cd6f29de08537f66a3e75e93a60.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95e5faa81b323c1aa95ead21b8e7aca7.jpg

建筑外表皮的窗口喻意四散的光子,构成排列随机且充满韵律的开窗形式,有效控制了阳光的直射,起到遮阳的效果。表皮的选材及设计手法同样在节能方面有所考虑,适应当地岭南气候。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4/600x600_16c4b27b81de3eb95ed58b4237f4af99.jpg

5.结语

文化中心边界是有限的,然而光之谷的存在却使建筑的界面变得不可预测,仿佛一种巨大的力量等待绽放。这两种对比强烈的元素,如同理性与感性的激情碰撞,为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都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