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Delft URBANISM MSc1&2 2015-2016 白皮书

TUDelft URBANISM MSc1&2 2015-2016 白皮书

 

 

伊塔罗·卡尔维诺在《看不见城市》的第五章‘城市与名字’中曾写道

 

马可·波罗讲一条桥,描述它的每一块石头。

“可是,支住桥的是哪一块石头?”忽必烈可汗问。

“支住桥的不是任何一块石头,”马可回答,“而是石块形成的桥拱。”

忽必烈可汗默默想了一会,又问:“你何必讲石头呢?我只关心桥拱。”

波罗回答:“没有石头就没有桥拱了。”

 

回看以往的学习历程,我们总习惯以上帝视角来分析探究城市尺度的项目,却易忽略每一个决策背后所依赖的“石头”。而在荷兰,这些“石头”则非常明晰,他们就在于日常生活之中:海岸、河道、堤坝、雨水、风车。水,构成了荷兰 Urbanism的基石。许多城市通常用与水相关的词汇命名:Amsterdam,Rotterdam,dam一词即指堤坝。代尔夫特画家卡雷尔·法布里蒂乌斯的作品里,水与风车这些意象也常常扮演着重要的标志角色。原因简单,水在荷兰人的城市建设历史中总是无处不在,这片低地之国很好的验证了地理决定文化论。

此篇,便在于分享我们见到的这些“石头”,分享在荷兰的城市教育与实践,分享,最终提炼求得核心思路与理念。

余艺   2016.11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c4ec8258250ccc91376287f37dcab9fd.JPG

by 余艺

 

代尔夫特Urbanism的三个主要特点是:系统性,连续性和跨尺度性。

 

系统性:

Urbanism学科涉及领域广泛,十分注重学科间的跨越与综合。设计始于空间落于空间,却从不限于空间。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等方方面面均在思考的范围之内,只是最终在空间形态上体现。如图所示,Urbanism的方向,包含四个部分及下设的九个单独Chair,涉及很广。所以,逻辑性并创造性的去串接整个系统成为了重中之重。例如Q2课程中,SUET课程中强调地上与地下部分的整合,从工程的角度看待城市规划, 具体的设计例子就是下图中Aqua Terra设计项目,通过与Engineering的整合达到防洪调控的目的。Dike(堤坝)系统在荷兰规划中扮演重要角色。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443a09f0e601ace83c91108fb3fdd750.jpg

Urbanism研究方向示意图 / Urbanism Yearbook 2015-2016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08f9b81720975327c057bf68401b6211.jpg

设计截面图 / Emilie Buist, Liselotte Hoogewerf, Sahil Kanekar, Pim Monsma, Marrit Terpstra

连续性 (CONTINUITY):

连续性指空间与时间的连贯,设计与规划是对连续时空之中现阶段的思考,从历史到现今到未来,源于场地并面向未来的情景(scenario) 。在这种对连续性的强调中,突出理据的出发点的正确性,忠于过去或畅想未来。例如在Q2小尺度设计中,不管设计思路是从延续历史出发,还是基于未来的Scenario,只要有完整的有逻辑的故事线即成立。

跨尺度性(MUTLISCALE):

跨尺度性是指将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公共空间设计不同尺度穿插结合起来,不是独立的去分析研究。在着手某一尺度的规划设计时,也需考虑该操作对其他尺度的影响, 而这种layer study在区域性规划时体现得尤其突出,以Q4选修课全球化为例,在进行区域规划设计时,从公共空间到城市尺度,四个层级结合实现从策略到空间的转换。另外一张图表则体现出每一个Q尺度重点不同,但是与其他尺度整合。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207822081937afefe7188fa5cb7c473b.jpg

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市规划策略图 / Juan Gutierrez Beltran, Judith Schweizer, Pim de Haas, Teis Bekken, Alankrita Sakar,余艺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99c79f8bec4ee48f3bcc9403e9686dd0.jpg

 三个学期关于项目细节,落脚点和周围环境的不同尺度体现

关于教学体系,TUD以Quarter为教学单位,每Quarter十周,两个Quarter构成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学期,一学年四个Quarter。

 前三个Quarter的课程架构类似,没有选修课程提供,皆为必修课,理论课、历史课、Studio的关系互相支撑、整体性强。而每个Studio在尺度上则各有侧重。Q1关注中间尺度的城市形态(半径3km),;Q2则切换至200m半径,试图探寻如何建造可持续的城市空间,以经济和社会可行性入手,着眼于城市设计与工程技术的关系;Q3是大尺度的区域战略规划,着眼于荷兰的一个省,与政策制定、公众关系、利益平衡相关。Q4则与前三者较为不同,设有12门不同方向的选修课,为毕业设计做铺垫。

 

Q1

 

 Urbanism的第一堂课是科普性的游览荷兰特色城市,如Amsterdam,Rotterdam,新城Almere等,从而对整个国家的地理、文化、城市有直观的把握,作为之后Studio的背景知识。Studio提供三个城市Breda,Arhenm,Dordrecht作为分析的基础。

理论课History and Theory of Urbanism,每周围绕一个主题介绍理论,包括open space, urban landscape, typomorphology, complexity of city。历史作为解读一个陌生国家的起点,提供了延续性(continuity)的基础,从中建立起解读城市的故事线,为未来城市发展分析提供切入点。而这种延续性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相碰撞并最终达到平衡,形成对现今城市系统更好的理解。

Q1的Studio是所有studio里面最宽松有趣的一个(好好珍惜),因为它给出主题,要学生找到新的视角来探索这些主题。个人觉得这五个概念和基准尺度在Q1中最为关键:tracing, mapping, analysis, abstraction和narrative概念以及城市尺度。Q1最后的成果是City Portrait(城市画像),是分析城市的结论但是形式并没有限制。

Tracing是在GIS或者地图上找感觉,发现分布规律的元素;mapping提取、分离出这些元素,体现其分布规律。Analysis是很关键的一步,很多学生到mapping就完了,所以只有配色炫酷的mapping但得不出结论。Abstraction是建立在多个analysis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抽象,得出你自己对城市总体的认知;在这个q来说就是四个主题之后最终的city portrait –––一定不要只是表浅的描述(比如mapping),而是传达某种message的抽象。而abstraction的好坏/合理性是用narrative来衡量的。合理、贴切、流畅的narrative能说服听众接收这个message,换言之它是整个最终文本的结构创意。它不会在任何一个理论主题里出现,所以必须自己梳理,而形式也多样,除了传统的制图,也会用模型、视频、拼贴、桌游等方式。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城市画像。

最后,一定要把握住城市尺度。向下探索小尺度但是不能迷失其中,要记得缩小回到城市尺度进行系统地归纳(mapping);向上的尺度作为context研究,要记得放大回到城市尺度理解context对城市空间特性形成的影响。

文/刘若隐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0b28339cf7b79f352b34d48ad7f4a37d.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871e95c4169fc2a5cc030c195470c878.jpg

运用城市模型作为 Dordrecht城市画像 / 李知矩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b6cba960ecd45a159247b98091447835.jpg

利用手绘进行Arnhem城市画像 / 余艺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e03ff56aee3dc6668d4f54d0ee0bde95.jpg

利用模型作为Dordrecht城市画像 / Lena Knapper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07a2bdd0a11d447d4d9d9e64ca2db840.jpg

利用手绘作为Dordrecht 城市画像 / Rahul Dewan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c74295d5722345977aba5cb8fda3557d.jpg

利用模型作为 Breda城市画像 / Sahil Kaneka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2d382eeb6f5fe738ed04e10e4370406c.jpg

以桌游作为Dordrecht城市画像 / Supriya Krishnan

Q2

 

Q2 Designing Sustainable Urban Environments ( Socio-Spatial Processes in the City)

 

Q2的Studio一下子回到人的尺度,更着重对心理、人文、社会的观察,分析本质问题。

从人的行为习惯、心理感知、社会行为等方面入手,透过表象一针见血的指出场地问题,并围绕其展开调研切入设计。

比如说,这次场地选址在鹿特丹一个社会构成复杂的街区,街区内的每个元素都宛如碎片般相互剥离,如城市的肌理,不同种族之间的交往。在此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公共空间不应再止步于塑造一个宜人的户外公共场地,更重要的是为当地居民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选题的主体可以很广,可以细致到一张椅子的日常,也可以是一个小空间的时空重组,如一个广场空间在不同时间的设计。

配套课SUET(sustainable urban engineering of territory),在技术层面上探讨人造城市空间如何可持续的融入到自然空间中,让规划落地。例如地下管线基础设施系统对环境和空间的影响(插图)。再例如水循环系统的具体设计。当然在短短十周中只能涉及到一些皮毛,不能完整的考虑到各种可能性与限制性,深度有限。

 

文/杨俏,林佳彪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e5afda71474c057e625d8a5f143620a2.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014f0bf6db612ec09caac1e68fca3429.jpg

 

活动观察图,从人的行为入手 / Juan Gutierrez Beltran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816caf572774a8e5b3337b81448f3148.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b55150c7ce739bbc3df986b331b41c7f.jpg

设计平面和截面效果图 / Juan Gutierrez Beltran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96fad892f98d742ac2876bac98aec10b.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ee2b5f8e60db1644b3630dd673387061.jpg

街道改造示意图 / Sahil Kanekar

Q3

 

Q3是区域尺度(Regional Scale),Studio的全称是 Strategies for the Global Metropolis。

对于Q3 Studio,第一个关键词是Strategy,即战略、策略。我们无法在区域性的尺度上做到完全控制,只有尽可能多在各个相关领域里分析比较,决策出概括性的区域发展方向。第二个关键词是Space,在整体战略基础上迅速跨尺度深入到城市设计,表达出具体的未来可能的空间情景。Studio先以小组形式完成区域规划,再由个人完成城市设计。

配套课Research & Design Methodology for Urbanism,则提供了具体的方法论。例如,如何有次序的组织一个调研,具体涉及从调研题目问题的确定到对症下药的调研的各种方法。除此,还有提供了设计的方法论,具体从人的思维的角度出发理解和研究各种不同的设计方法。

在国内,我们习惯于在既有较为空泛的目标下完成一个规划,例如是建成一个有活力的城市客厅之类的目标性导向的规划,这就好像骨架搭好了添砖加瓦盖房子,这种规划思路更为的整体,但是难免有时仅仅只成为了为自己的设计戴高帽。而在这里更重视的是从解读现状中发现问题的过程,并最终关注在某个问题的回答上,更像专项规划,但是主题是由自己去决定的,例如这个城市客厅要有活力总不能积水吧,那就需要解决雨洪等问题,从而生成一个更为具体的规划。

下面通过介绍Studio三个小组的具体设计来具体解释Q3

第一个小组的设计主要关注点在农业,能源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上。为实现此目标,提出了三大主要策略。策略一以纵穿整个Flevoland省的高速公路为主线,赋予其能源生产的功能,依赖于高速公路拥有的mobility实现能源传输和生产,以此实现该省份能源的自给自足。策略二则是借鉴深圳经济特区的概念,依托未来将要建设的机场和港口建立自由贸易区。策略三则是为了平衡发展与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因而以现有生态资源为出发点建立生态廊道。三大策略相互影响赋予Flevoland四大城市不同的角色,使得城市形成网络,进而帮助Flevoland融入Amsterdam城市圈中去。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1581c07f93d5a6efdb1a39a1cf2f4770.png

项目尺度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8018cac4dfd76163da357a7b81514693.png

项目策略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5b6ec8f0fcd942320a380a83234eb4fd.jpg

 Flevoland总体策略图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f26c484095619fb9e3f3188e96b75f3b.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60a1084a1b30acf0c3cd7e8052cb2807.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420de3655defd4c6bb13f9f9cdb681af.jpg

项目细节 / 余艺, Juan Gutierrez Beltran, Supriya Krishnan

第二组设计以能源为重点, 能源发展中关系最大是经济性和环境质量,这个设计首先基于这两个元素的不同可能性对未来的可能的scenario进行预测,例如这个地方可能会最大化经济型而忽略环境质量而发展成为全球重点能源城市,也可能主要考虑环境质量的影响而减少能源设施的建设等。这多种未来的可能性中都有共通的部分同时他们也共享一个关键的节点,例如石油耗尽的节点,这些共通的部分和节点也就成为设计的重点部分。不同的策略由此生成来解决相应的问题,例如风能的发展,生物能的介入等等。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89c3b93298b93d5e370123d27c4b737f.png

总体策略图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1901c82ca33eb1434496d2eb54d77202.jpg

Flevoland 2015能源消耗 (units TJ/year)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35d0d682dcbd9f2f975f75f1d0fae28f.jpg

2050 Fleveland能源需求预测 / 林佳彪,Anouk Klapwijk,Francisco Marin Nieto,Kritika Sha,Marcello Felice, Vietti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cc429b49a2dd5ff3be5b81e1280e0e5c.jpg

项目愿景图 / 林佳彪,Anouk Klapwijk,Francisco Marin Nieto,Kritika Sha,Marcello Felice Vietti 

文/黄昕

 

Q4

 

首先,Q4的最大特点是所有课程学生自选。

在前三个Quarter的系统性训练后,Q4开放各种类型与尺度上的课程,让学生们选择最感兴趣的主题,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一共十五个可以选择的Studio:小组形式的大尺度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围绕某特定城市议题的工作营、与荷兰规划设计公司联办的实习项目等。涵盖的话题也很广:全球化现象、全球暖化与气候异常、社区营造、都市代谢、建设与政治议题等。此外,也允许学生选修景观(Landscape)与建筑(Architecture)的部分课程,如建筑遗产保护、地景(Landart)艺术节参展、国际竞赛项目等。

下面将从十五个Studio中针对性的选择两个进行介绍,其他选修课程可参考Urbanism Yearbook。

1.Globallisation Elective Course 全球化选修课

该选修课反思全球化(Globalisation)这一现象对城市的影响,以全球化理论入手,转译理论到空间上,结合具体城市的环境,来进行区域策略规划。总的来说,这一选修课是Q3的延伸,但是尺度更大,研究的问题不同。选修课的选址在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关注点在城市中心一直被忽略的欠发展地区,试图通过这个区的策略规划来实现更大范围的影响。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5c60a270f71da610059e86c28dfd290e.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072254a97b2dbcbc77a3cd541211f581.jpg

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市隔离过程分析图

小组的策略从转译全球化理论开始,理解全球化这一现象对于布斯诺斯艾利斯城市发展的影响,例如封闭式社区(gated community)和贫民窟(Slum)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出现。进一步去理解城市中,Fragmentation这一过程随着城市发展模式和交通工具变换,新的城市肌理出现作为信号,最终形成现在三环的城市结构。而这一现象与社会隔离相互作用,形成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问题。但在城市发展中,城市隔离并不是问题,社会隔离是问题,因而利用城市隔离去解决社会隔离问题,是我们设计思路的开始。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5405d69526f4315a67ab7b69ebb2efdd.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09afc5d8a96ffa9a8d402027be9eb2fa.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2c9d898c9a58fe42a72475c879051fcc.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4af23b0a1efee68974930028242f457c.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420f8082c99948a14d93f7fa61312f18.jpg

 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市规划策略图 / Juan Gutierrez Beltran, Judith Schweizer, Pim de Haas, Teis Bekken, Alankrita Sakar,余艺, Kallirroi Taroudaki

 

 

2. Aqua Terra Urban Design 水敏性城市空间策略与设计

基于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压力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下,城市设计师与土木工程师亟需更紧密的合作来实现城市空间策略与设计。因而此课程关注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这两大系统的平衡,通过水循环(hydrological cycle),土壤层(soil),地下空间(subsurface)与先进技术的结合来作出合理的决策。这一门课的特殊性在于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合作,这种跨专业的合作使得不同专业学生可以了解对方专业领域。此门课程是Q2 SUET与城市设计课程的延伸,相对于第二学期只是浅显了解荷兰地下城市工程,Aqua Terra提供了更深入地工程主导地水敏性城市空间设计知识与指导。

Aqua Terra Urban Design 2016年课程项目城市位于巴西圣保罗,项目地点位于政府再开发项目地,项目开发前此块地点为圣保罗一大型的蔬菜生鲜市场,为当地重要的农贸交易场所。从水管理角度入手的城市设计,首先分析项目在地拥有的水资源及存在的风险,例如低地块存在不定期洪水威胁,高地势块存在水污染。依据以水为基础的SWOT分析进一步提出可行性地策略,由这些策略再进行下一步的城市设计。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0bf6e1d3ce22c588595ee2f185aedae3.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f86778b366c71ee50a9a9aa59bd48102.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ed170856b0fcf23535499c8aad4285a3.jpg

Aqua Terra 1 / Emilie Buist, Liselotte Hoogewerf, Sahil Kanekar, Pim Monsma, Marrit Terpstra.

相对于方案一从水管理的角度出发,作为主要参考来进行地块设计。方案二则从城市尺度出发,思考水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b878483fabb618ca215ea606c94c0af6.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1fdff5d530254f0befe953a9627bea6f.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9b00eec165ef74f2a6299141f445af74.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750x750_6f41f95966633ab63d5ddc459d029e32.jpg

Aqua Terra 2 / Supriya Krishnan

文/李知矩,余艺

 

Critics

方法论

相比较英美建筑学院的国际化程度,代尔夫特建筑学院仍然在探索中。而这种探索体现在于,对于国际学生而言,硕士的教育并没有突出荷兰Urbanism实践和教学对于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尽管Context从侧面反映出荷兰规划实践的特殊性,但这种特殊性对于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并没有在教学内容中有所体现。

不平衡

虽然TUD的研究方向众多,但是各研究组发展和获得资源并不平衡,因而在毕设方向提供的选择较为局限,在毕业设计中,能够提供学生系统性课程和指导的研究组并不多,因而只能依赖个人导师来提供支持。

 

 

结语

本文所言,仍是浅述硕士第一年课程内容,在于抛砖引玉,引起讨论。

回顾整个MS1&2课程之时,思考这一年教育的影响,颇有意思。做这些项目时,被荷兰日常生活地渐染,不自知。不局限于荷兰的格局,有其他国际学生带来的新观点,因而受益良多。但能说出来写出来的,亦只是脑海中记得的想法,正如在开篇所说的,只是我们自己见到的,那一块或者几块“石头”。

 

 

声明:以上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ATTENTION: All images above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respective original owners

相关链接:

TUD建筑学院官网:http://www.tudelft-architecture.nl

TUD 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生项目官网:http://www.bk.tudelft.nl/en/about-faculty/departments/urbanism/

TUD Urbanism Yearbook 2015-2016: http://www.bk.tudelft.nl/fileadmin/Faculteit/BK/Over_de_faculteit/Afdelingen/Urbanism/Onderwijs/Master_Urbanism/Yearbook_Urbanism_2015-2016.pdf

 

 

联合撰稿人:

郭子祎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黄昕       华中科技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林佳彪   华南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刘若隐   浙江大学              风景园林专业

李知矩   香港大学              景观规划专业

杨俏       北京林业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余艺       西交利物浦大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

 

注: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

编辑:余艺,林家彪

TUD建筑学社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12/e1087d810d5e8ba658023c90bd2b6fd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