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视频】一座巨大的桃花源,深藏山中20年不为人知/贝聿铭美秀美术馆

一座震撼人心的建筑

一条视频,专注于短视频,已拍摄了700多位全球的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等,现有建筑、室内、小店、民宿、职人、作者、艺术、美食等栏目,是国内最大的中产阶级生活美学平台,仅微信平台已有2200多万粉丝。

联系邮箱:architecture@yit.com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述的这个世外桃源,

现实世界里,真的有!

这就是贝聿铭耗时7年打造的美秀美术馆。

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被《时代》评选为1997年度全球最佳设计。

美术馆藏匿于距京都1小时车程的深山,

有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到达:

走过200米的隧道和120米的桥,

在经历了蜿蜒的路径后,眼前豁然开朗……

2017年4月26日,贝聿铭即将迎来百岁生日,

这位普利兹克奖得主,现代建筑大师,

在80岁时,用这件作品对《桃花源记》进行了完美诠释。

让我们跟着视频,来一场凝神静气的旅行。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750x750_77bb01ebe8973d9615f21b0b5975e7bc.jpg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陶渊明《桃花源记》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750x750_3c9a5fbb07c6d8db4ec836bb8f6770f0.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f833950bf76ce5597d241d4068117210.jpg

 

 

 

 

美术馆坐落于云雾缭绕的深山之中,只有穿过一条蜿蜒的山洞才能看见豁然开朗的场馆入口,与桃花源中描述的场景一致。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750x750_6935c512b1846291bdc51672414dd3c4.jpg

 

 

 

 

 

神慈秀明会,是日本一个鼓励人们在精神上追求美的组织,美秀美术馆就是他们造的。贝聿铭认为这样的一个背景,建筑本身应该是比较”隐”的状态,所以参访的路径就变得至关重要。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750x750_dead1a99efe548d7a6bbb188d60c7a8f.jpg

 

 

 

 

 

贝聿铭想到的是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750x750_61dbff7a2fcd6e36ab6a5b3438ab286f.jpg

 

 

 

 

 

所以说光线这个事情,是这个路径的重点。贝聿铭就想到,我可不可以去开个隧道?然后隧道再搭个桥,到达那个地方。

整个的路径,就变得相当戏剧化。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750x750_9e88c2acce71bb978dbf4d85793087cf.jpg

 

 

 

 

 

从京都出发,大概一小时的车程,可以到达美秀美术馆。你会先看到一个隧道,隧道是弯曲的,200多米长,看不到尽头是什么。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4237ddba18b7c70910e5bb7ed011f3cd.gif

 

 

 

 

 

走到隧道深处,忽然豁然开朗,玻璃屋顶的美秀美术馆,伫立在眼前。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750x750_e6b68c607b2b6d6485ddf0a49dea4108.jpg

 

 

 

 

 

在樱花盛开的季节,走在隧道尽头,你看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750x750_20754aaae70bada3e7a4f1b9cffff6b9.jpg

 

 

 

 

 

走出隧道,到达美术馆之前,还要经过一座桥梁。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750x750_470091c1116786c64546806b2b070af7.jpg

 

 

 

 

 

桥梁远看非常轻盈,像是漂浮在山林之上。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750x750_d1635e7dcaa48b377f6159d74021078b.jpg

 

 

 

 

 

出于保护自然环境的考虑,日本的法律不容许太多的建筑物出现在地面之上。贝聿铭把建筑80%的空间,都藏在了地下。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750x750_0f8bb7bb41e9e53bc3d5a4558de000eb.jpg

 

 

 

 

 

所以美术馆非常神秘低调。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750x750_835149a4914808301e7eb9a377225e4a.jpg

 

 

 

 

 

屋顶使用的材质是玻璃,形状是最简单的形状,三角形。贝聿铭认为,用最现代的材料和最简单的形状,也能诠释古老的桃花源的意境。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750x750_07f6c8e59a79c278ad56f4c25e3a8cac.jpg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他使用大面的玻璃,把自然光引进了室内。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750x750_0427b5cc9936ec41c0625f6b68e03c7f.jpg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750x750_f45ce7546c9097590a9b14eb017a8620.jpg

 

 

 

 

 

而格栅的设置,又使光线有了细节的变化。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750x750_33504c604bd95741f8bb5f85895febe9.jpg

 

 

 

 

 

整个参访的路线,是一种特别平和宁静的体验。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750x750_a6928ef044f151121135a6110b48ad28.jpg

 

 

 

 

 

神慈秀明会收藏了大概有超过2000件的藏品,其中有1200件是来自于西亚、波斯。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e2db351747613cf489f4e2563c5878e4.gif

 

 

 

 

 

沐浴着神光,2世纪后期的巴基斯坦犍陀罗国的佛像,面露微笑,凝视着前来游览的观众。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750x750_0587f952eb39ac5a7cfbad8cceeb26d9.jpg

 

 

 

 

 

曾在贝聿铭事务所(Pei Cobb Freed and Partners) 工作过的建筑师徐千禾,引用了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解读美秀美术馆:“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深处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终了,艺术在那里开始。”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2/750x750_56a4f486f57fc0dfa4f0227c50978503.jpg

 

 

 

 

 

建筑师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美籍华人建筑师,曾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得主,代表作有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等。

 

美秀美术馆

网址:http://www.miho.or.jp/

地址:日本滋贺县甲贺市信乐钉田代桃谷300

下次开馆日:2017年3月18日~6月18日

部分图片由美秀美术馆、东方IC图片库提供

一条视频建筑栏目联系邮箱:architecture@y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