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必收藏的图画小说之《朦胧城市》(下篇)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1/600x600_fbada30fb65965da6f2f6a09c01baa7e.jpg

L’Archiviste(《档案管理员》)

拼贴式的创作  

《朦胧城市》系列中所呈现的丰富想象力和细腻画面的背后,是 Schuiten 和 Peeters 两位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专业素养。大量来自建筑、艺术、设计、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领域的素材,在《朦胧城市》的故事中被用作引用、比喻、参照,为这些故事增添了多元化的深度。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1/600x600_a101a16f6282fb6dbb1c6a5018ead6ac.jpg

Les Murailles de Samaris(《撒玛利亚的城墙》)

在建筑风格上,Schuiten 深受比利时新艺术风格建筑师奥塔的影响。《Les murailles de Samaris》(《撒玛利亚的城墙》)中,Xhystos整个城市如同是奥塔建造的,充满了新艺术风格的铸铁曲线和玻璃天棚房顶。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1/600x600_4ec2b568126e23870280e9d2c3c4d413.jpg

La Théorie du grain de sable(《沙粒效应》)

《La Théorie du grain de sable》(《沙粒效应》)中,奥塔在布鲁塞尔设计的 Masion Autrique,直接被画进故事,作为主要场景之一。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1/600x600_f9bce4ad570a18699354617d4f336e79.jpg

La Tour(《巨塔》)

而在《La Tour》(《巨塔》)中,达芬奇的机器、皮拉内西和勃鲁盖尔的画作也被 Schuiten 毫不掩饰地加以参照。除了建筑,《朦胧城市》故事中的布景、家具、装饰物、服饰等细节上的设计,也体现出 Schuiten 对多种艺术和文化元素的吸收。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1/600x600_a69a08b949832aec2556c5d80e3bbec3.jpg

Les Murailles de Samaris(《撒玛利亚的城墙》)

在《朦胧城市》的故事构思和人物设定上,Schuiten 和 Peeters 也不讳言所受到的其他作家的影响,包括德国诗人 Novalis, 比利时作家 Maeterlinck, 法国作家 Julien Gracq 和 René Daumal, 意大利作家 Italo Calvino, 捷克作家 Kafka, 阿根廷作家 Borges 等。他们的创作手法,或是他们的作品内容,或是他们本人的经历,都被转化为 Schuiten 和 Peeters 笔下发生在“朦胧城市”里的故事。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1/600x600_6e68cb91da2dadff02322519c80e08ec.jpg

La Théorie du grain de sable(《沙粒效应》)

Schuiten 和 Peeters 善于将虚构和现实的边界模糊化,故事中的人物,有的是现实中存在的真人,有的是虚构的人物,但用了源于现实的名字,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例如在《沙粒效应》中,主要角色都是作者参照现实生活中的原型绘制的。再加上 Schuiten 在画面中描绘的极具真实感的场景,很多细节都是仿照现实而建,最终形成了一个基于现实世界的镜像世界。Peeters 称此为一种“陌生的熟悉感”。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1/600x600_d567fb165fd584d4b050975c5c494afc.jpg

Le Guide des Cités(《朦胧城市指南》)

创造一个“合乎逻辑”的城市环境对 Schuiten 和 Peeters 来说很重要,这样读者才能够被带入到情节中去。他们甚至还为《朦胧城市》里的城市创作了一本城市指南——《Le Guide des Cités》(《朦胧城市指南》),书的大小都是参照著名的《米其林旅游指南》。也同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城市指南一样,这本书为想探索“朦胧城市”的读者介绍了这些虚拟城市中的各种实用信息。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1/600x600_1449fcf27a3152f4c47ea6f2d55f8e5b.jpg

Mary La Penchée(《倾斜的玛丽》)

《朦胧城市》系列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拼贴式的创作,作者将影响了自己的各种灵感重新组合,描绘出自己想讲的故事。这些灵感,成为暗藏在故事中的一个个线索,既是作者本人对这些灵感原创者的一种致敬,也为读者提供了延伸研究的话题。

叙事性的意义  

《朦胧城市》的故事读起来是否精彩,可能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文字本身可能就是多余的。即使是不懂原作的语言,相信大家也很容易被画面本身所吸引,会一页页看下去。这是由于 Schuiten 出众的绘画技巧,已经让他的每一幅作品视觉上足以令人震撼,可以独立于文字被欣赏。这也让我们有点犹豫,如果是用来表现建筑,图画小说的叙事性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情节?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1/600x600_a12f7f7f3dcfabf9427118faeab38a25.jpg

La Tour(《巨塔》)

然而 Schuiten 在 La Tour(《巨塔》)这个故事中对皮拉内西作品的参考和转化,一定程度上又证明了叙事性对于表现和理解建筑的意义。故事中这个巨塔的内部结构,大量引用了皮拉内西在《The Prisons》(《监狱》)中的设计,有些场景与皮拉内西的原作画面非常相似。Schuiten 将极为细腻的笔触进行考究的疏密排布,重现了皮拉内西蚀刻原作中富有戏剧性的明暗关系和画面张力。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1/600x600_858d1d2fdbf805dd0aa97cad8059411b.jpg

La Tour(《巨塔》)

通过具有压迫感的构造和强烈的光影效果,Schuiten 在“巨塔”中营造了与“监狱”同样的厚重、压抑的氛围。尽管不完全一样,但如果我们假设“巨塔”和“监狱”是同一个空间,皮拉内西和 Schuiten 的表现区别在于:前者选择了一个视点,然后根据这个视点来建构起整个空间,让观众直接看到这个空间的全貌;而后者是让观众的视线跟着角色在巨塔中的移动而移动,从而获得了更多的视点,仿佛是在前者设计的空间中参观,获得了与原作完全不同的体验。这些视点的移动,是由于故事情节的推进,让观众获得了“参观内部空间的理由”。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1/600x600_ebcc6b91dcc5d60f27ad49739b64de75.jpg

La Tour(《巨塔》)

因此可以说,图画小说叙事的特性,为表现建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它让多视角和多空间的表现变得合乎逻辑,相对于单幅图画的单一解读,是很有说服力的补充。如果这个叙事本身又是吸引人的,无疑是锦上添花。

专业精神  

绘图是建筑师最常用的工作手段,用来表现超越现实的设想。而在图画小说的世界中,这种探索可以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通过描绘的和叙述的世界,我们得以用最低的代价,无伤大雅地讨论建筑在社会中的作用。而且因为所有的故事里都需要有角色,他们在情节的推进中体验和使用这些虚拟的空间,从而让观众可以在阅读故事的同时更具体的理解这些空间的设计,比专业化的设计说明和图纸更易接受。也许是基于这样的考量,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尝试用图画小说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建筑方案。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1/600x600_e9445f6818cd18992f4f4c9a1b715d77.jpg

L’Archiviste(《档案管理员》)

但是,作为图画小说家的 Schuiten,不理解为什么建筑师需要用图画小说来表现自己的作品。他认为建筑师分明已经掌握了专门的建筑视觉表现方式,不应该再需要借助其他门类的手法来表现。他对于建筑师,或者说其他所有非图画小说专业人士,抱有的”我也可以画个图画小说“的态度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图画小说是一个成熟的、独立的艺术形式,不缺少任何元素。它有自己的节奏和情节,不需要声音、运动、甚至色彩。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1/600x600_6509b7004efbf6991c002d1de577e95e.jpg

L’Archiviste(《档案管理员》)

Schuiten 所坚持的术业有专攻可以理解,就像建筑师也不可能认为人人都能设计建筑。我们非常认同他的是,图画小说有它自己的评判标准,在叙事的节奏、画面的构成、绘画的技巧等很多方面都非常考究,不是简单地把一个画面拆解成一组连续的画面,配上带气泡框的文字就算是图画小说了。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1/600x600_f3ac73eae26bc30009e806269d1b3e2f.jpg

L’Echo des Cités(《城市回声》)

尽管 Schuiten 撇清了自己与建筑师身份的关联,但他在图画中描绘的奇幻世界,让人如此着迷,也为他带来了将这些幻想实际建造出来的机会。在现实的世界里,他设计了布鲁塞尔的 Porte de Hal 地铁站、巴黎的 Arts et Métiers 地铁站和汉诺威世博会 A Planet of Visions 主题展厅,从中可以看到鲜明的 Schuiten 风格,如同是从我们的世界穿越到了“朦胧城市”。但或许在专业的建筑师那儿,这些根本不能算是真正的建筑。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1/600x600_572ef0f2291fa5f8148dc72cafbee54f.jpg

布鲁塞尔 Porte de Hal 地铁站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1/600x600_f68c9e1d9407132dd2520e45785b1f37.jpg

巴黎 Arts et Métiers 地铁站

艺术的最高境界往往是殊途同归,但这是在宏观抽象的层面。在具体的操作和创作上,我们觉得建筑设计和建筑图画小说恰恰是同途殊归: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图画,都要渲染,都会参考相关的建筑案例和文化资源。但两者有着完全不同的创作动机和目的。简单粗暴地说,建筑的目的就是要建成一栋楼,而图画小说就是要出一本书。我们觉得用图画小说的形式阐释一个建筑设计方案或许有些多余且低效,就如同把图画小说中的建筑真的盖起来也是很荒唐的吧?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6/01/600x600_e601817daa33d44a4ed047da9ae948a7.jpg

L’Echo des Cités(《城市回声》)

但我们并不是反对建筑师去创作图画小说,就如同一直要跟建筑设计划清界限的 Schuiten 也不会拒绝设计建筑。但是在一个项目开始之前,明确工作的目的是重要的。无论是什么背景的人去创作一本图画小说,还是去设计一个建筑,都应该以各自行业的专业精神要求自己的作品。这也正是 Schuiten 始终强调《朦胧城市》就是一套标准的图画小说,与建筑没有关系的原因吧。

【推荐网站】 www.altaplana.be

这是以“朦胧城市”中用来存放所有档案的“档案之城” Alta Plana 命名的网站,记录了有关《朦胧城市》创作的丰富图文资料。